MICROACE A3075 タム5000 「味之素」 4両セット
在川崎大師附近自1914年起設廠的味之素株式會社,曾利用卡車將產品與原料運送至國鐵川崎站。
為了提升運輸效率,該公司開始著手建設專用線,1947年從濱川崎站經由市電和京急線的鐵路線成功完成了全長8公里的專用線。
從1952年開始,伴隨著開創性的槽車運輸方式的導入,「タム5000」被投入使用。這是一種在往返途中都進行貨物裝卸的現代低環境負荷貨物運輸的前身,
當時用於運輸製程中使用的副原料(化學液體,即味液)在槽車內部進行清洗,也用來裝運產品的氨基酸液(味液)。
為了提高味液的配送效率,當時的運輸網路十分繁忙,最盛期時,從旭川到長崎,
日本全國近50個配送中轉站每天由槽車進行細緻的運輸,並結合短距離卡車運輸,構建出一個龐大的配送網絡。
自1960年起,由於轉向現今以發酵工藝製作的方式,副原料的運輸停止,但味液的出貨量隨著日本經濟高速成長持續增加。
在1960年代的鼎盛時期,共有222輛「タム5000」,每日平均裝載60至80列車次,共進行三次往返運輸的記錄尚存。
1964年,塩浜操車場(現川崎貨物站)啓用,貨運線路經由市電的路線也進行了調整。
在貨車愛好者之間,這種短身且可愛的「味タム」(即「味之素的タム」的簡稱)因其迷人的外觀成為川崎臨港地區的特色之一,
也廣泛受到全國各地以「S字三」標誌為特色的愛好者喜愛。
隨著鐵路貨運逐漸走向夕陽、西濱高速公路網的發展,鐵路運輸逐步轉向卡車為主。
到1990年代,仍有約80輛「味タム」持續運輸至全國五個地點的配送點,但到了1997年,長達45年的「味タム」運輸歷史正式劃下句點。
部分產品運輸改用槽車集裝箱繼續進行,2002年起,考慮到環境負荷與卡車運費,
開始使用ISO槽車集裝箱進行鐵路貨運等措施,使得「味タム」建立的物流網絡至今仍與新時代的鐵路貨運相結合,持續連結全國的餐桌。
以A3074(2011年6月出貨)為基礎的變體產品
● 重新考證各種標記,以更逼真的外觀展現
● 各車號左側都加上▲標記,並將常備站標記變為「川崎貨物」的1990年代版本
● タム5085和タム6164均標記為專用種類(裝載物)為「鹽酸及氨基酸專用」,且仍保留化學品分類號碼標記「侵82」